为加强支付服务农村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坚持从问题看方向,创新工作机制,抓好助力农牧产业发展和服务农牧民生活两个关键,全面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政银协同,创新“金融副村长”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为破解银行与农牧户间信息不对称、金融供给需求难以及时有效匹配等难题,指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农村人才引育计划,推动地方政府选聘大学生村官、村支两委成员等担任“金融副村长”,在联合开展金融业务培训后,由其承担金融服务宣传、金融需求采集等职责,发挥熟悉村情民情又懂金融的优势,在银行与农牧户间搭建桥梁。该模式2020年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试点,2022年在全区推广,目前全区共选聘“金融副村长”1.1万余名,协助银行机构为1万余家农村经营主体提供支付解决方案,2025年1-8月,累计服务农牧民1.4万户,协助办理支付业务25万笔。
二、深耕特色场景,激发农牧产业发展新动能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资源富集,是我国重要的农畜生产基地,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聚焦农村经营主体支付服务诉求,推动开发定制化支付产品,促进农牧业产业化、智慧化发展。一方面,提高资金结算便利度。基于粮食收购、活畜交易单笔金额高且现金结算规模大等应用场景,指导推广“福农通”POS机具,依托银联贷记业务实现7x24小时大额结算、资金实时到账功能。截至2025年8月末,全区“福农通”POS交易金额达216.5亿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支付与信贷联动效应,指导农业银行内蒙分行结合活畜市场交易模式开发“智慧牛市”系统,集交易、结算、融资、信息服务于一体,支持线上支付,实时展示交易情况供买卖方参考,并实现支付与信贷有效联动,激发支付数据要素价值。“智慧牛市”于2024年入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应用,2025年1-8月,交易活畜36.5万头,金额5.8亿元,截至2025年8月末,智慧畜牧贷信贷余额5.8亿元。
三、精准对接需求,提升农牧民支付服务获得感
为有效改善农村牧区支付环境,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更好享受支付体系发展成果,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因地制宜,积极响应农牧民日常支付服务需求,多措并举促进普惠支付服务精准触达。一是提高支付服务可得性。动态优化助农取款服务点布局,撤并闲置服务点,升级活跃服务点,增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能。综合采用流动银行车、上门服务等方式,提高偏远地区支付服补充供给。目前全区服务点1.6万个,其中超5成叠加了信贷宣介等非支付金融业务,流动服务车覆盖900余个偏远行政村。二是推出一站式便利化服务。与政务服务下沉政策有效衔接,实现多项公共服务在网点帮办代办,让农牧民“进一次门,办多件事”。目前,全区打造政银合作网点141个,覆盖基层苏木镇100余个,叠加人社局、市监局、税务局、医保局等8个部门50余项高频业务。三是优化移动支付服务渠道。大力推广适配性移动支付工具,全区“惠农版”“蒙语版”等个性化手机银行、小程序有10余款,让农牧民更平等、更充分地享受数字化发展红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