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头琴的余韵轻轻掠过晨曦中的科尔沁草原,通辽市稻厨娘惠民餐厅里已漫起烟火气。72岁的张大爷对着餐厅里的支付终端抬了抬脸,“滴”的一声轻响后,屏幕即刻提示“支付成功”。“以前揣着现金怕丢,智能手机又不太会用,现在刷个脸就管饱,儿女在外地还能知道我今儿吃了啥。”老人眼角的笑纹里,映射出数字时代赋予银发群体的特殊暖意。这温情一幕的背后,源于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的精准发力。近年来,该行以支付适老化为抓手,让金融服务的暖流穿透数字壁垒,直抵万千银发人心间,让便捷与温暖双向抵达。
从“数字鸿沟”到“绿色通道”的跨越
“我们网点日均接待老年客户超百人次,过去老年客户因视力、听力等原因导致排队过号问题时有发生,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工行通辽分行营业部工作人员介绍。在适老化工作开展以来,通辽市银行网点均配备了适老化服务专员,老年客户办理业务时,由专员引领前往绿色通道,老年人过号频发的现象极大缓解,办事更加顺畅。同时,网点配合建设无障碍坡道、设置智慧柜员机“老年模式”按钮等32项适老措施,让网点成为“银发驿站”。
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已推动全市282家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增设绿色通道窗口311个,配备便携式PAD设备288台。今年前七个月,全市银行机构通过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办理业务6万余次,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服务4725次,让金融服务贴近老年群体需求。
从“舌尖养老”到“数据养老”的升级
走进稻厨娘惠民餐厅,智能支付终端的“人脸识别”区格外醒目。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指导当地农行开发的这套系统,将老年证信息、补贴政策与支付账户绑定,实现“身份核验—补贴抵扣—金融支付”全流程自动化。老年人在用餐支付时,只需刷脸认证,系统便自动从政府补贴账户进行划扣,操作简单便捷。更让老人称赞的是“亲情账户”功能,子女可远程充值,实时查看父母消费记录。今年,通辽城区3所社区“长者智慧餐厅”成功落地,已全部投入使用。
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养老食堂开卡绑定老年用户547人,消费笔数6982笔。便捷智能的金融服务,为老年群体带来了良好的就餐体验。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还将逐步推进其他40家城区和县域养老食堂完成支付便利化改造,推动实现通辽市智慧食堂城区及各旗县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守护”的转变
“阿姨,这个高收益理财链接是诈骗!”近日,在霍林郭勒市宝日呼吉尔街道,一场“银发反诈课堂”准时开讲。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指导辖区银行机构根据老年人群体易受骗的保健品类诈骗类型和投资理财类型,拍摄制作反诈金融短片,深入社区街道针对老年人群体持续开展反诈宣传,把反诈知识送到老年人身边。
今年以来,这样的“流动课堂”已开展297场,覆盖老人7.47万人次,老年人涉诈账户数同比下降41.67%,用更贴心、更有效的宣传为老年群体编织更牢的“反诈防护网”。
从银行网点的绿色通道到适老餐厅的刷脸支付,从反诈课堂的贴心提醒到亲情账户的万里牵挂,通辽市的支付适老化工作早已超越简单的服务升级。当智慧支付养老食堂的炊烟在更多街道乡村升起,当适老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苏木嘎查的角落,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书写的这份答卷,正让“支付为民”的初心,化作马头琴曲里的绵长暖意,在科尔沁的蓝天下轻轻流淌。
|